史记中的故事:汉景帝
阅读数:74 评论数:0
跳转到新版页面分类
历史
正文
史记中的故事:汉景帝
汉文帝是汉高祖刘邦的四儿子,他的继承人汉景帝也是他汉文帝的四儿子,不知道这是巧合还是一种有意的上天的安排。汉景帝刘启的前面有三个哥哥,全都是嫡系的。按照正常的道理,这个位置居于中不溜的刘启是没有任何获得皇位继承的优势的。但是,继承皇位的偏偏也就是这个老四,这个老四在汉文帝驾崩后成了大汉的天子,在他又驾崩的时候,他的后世给他一个尊号叫汉景帝,以表彰他对繁荣汉朝,以使汉朝景象万千做出的贡献。这个刘启为什么能够超越他的三个哥哥成为皇位继承人呢?说穿了就没有一丝趣味了,那是因为他的三个在汉文帝驾崩前都一个接一个地提前离开了这个美好的人世,去了天国享福去了。
历史和机遇把这个刘启摆在了皇帝的位置上了。他要登基了。下面礼乐齐鸣,锣鼓喧天。大臣们一个个匍匐在地。但是,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使得刘启很是不愉快,就是在大殿之上,那一排只比他刘启矮上半级台阶的位置,站立这一溜人,这些人就没有向他刘启下跪。他们是谁呢?他们都是刘启的长辈王爷,按照祖制是不需要向他这个侄儿皇帝下跪的。身为皇帝的刘启觉得这很损他大汉天子的威严。但是,他一句话或是一点不愉快的表情也没有带出来。我们的刘启皇上可是一个善于隐忍的人,不是那些愤青可以比较的。
登基典礼后,照例要大宴群臣,而那些王公是要皇帝一起饮宴的。在饮宴场上,那些个老资格的王爷在几爵酒下肚后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他们有的在新登基的刘启身上开起了玩笑,有一个辈分长刘启两辈的与高祖同一辈的侯爷甚至叫刘启小孙子来着。那些诸侯王叽叽喳喳,大致意思是说他们劳苦功高,为了汉朝的兴旺,他们的贡献最大。言下之意就是中央政权的大汉皇帝是他们养起在的。这些话都让刘启这个大汉朝的新任天子非常地不满。可是他依然没有一点外露,他看上去还是那样谦恭,一如他在做皇子的时候一样。可是他的内心呢?谁知道呢,谁明白呢?
新皇登基照例又要举士进员,这些贡员除开有一定身份和保荐外,还要做一道策,大致相当于现在考取公务员的申论。这些策一般是需要新皇亲自阅读的。当然,新皇亲自阅读的范围有两种,一是丞相等官员推荐上来的,二是皇帝随机抽中的。这天也是贡员的策论抽阅日,汉皇刘启信步来到了阅策论场,他随意地在一大叠策论中抽取了一卷。在汉朝的时候,纸张还没有被发明出来,但是一些可以用于书写的很绡的绢绸是已经有了很多年的了。那些贡员的策论就是书写在这些绢绸上的。刘启打开一看,这个贡员的姓名叫晁错。再看他策论的题目,这题目令刘启这个皇帝都吓了一跳,原来这篇策论的题目写得很直截了当,就是叫《论削藩》。皇帝刘启马上把这篇策论塞进自己的龙袍的袖子里去了。他要亲自接见这个晁错,看他对削藩有什么高见。
在未央宫的前殿,晁错与汉皇同坐在一张席子上,两人从外在动作上完全看不出居然他们是君臣在策论,而像是两个多年不见的朋友在促膝谈心似的。晁错很系统地给刘启皇帝分析诸侯王存在的弊端,指出那样会形成国中国、王中王的,这样国家看上去是统一的,但是会出现朝廷的政令根本不会得到执行的严重后果。晁错这样侃侃而谈,刘启皇帝的身子不由地越靠晁错越近。他们就这样说着,听着,不知不觉中,东方已经发白,黄鸡也在唱晓了。这个时候,晁错才想起皇帝陛下马上还要早朝。皇帝陛下可比不得他晁错,那是日理万机的人啊。想到这里,晁错赶紧跪下来想要恭送皇帝,并且为自己莽撞道歉。那知道,刘启皇帝说,待会儿早朝,你也去,我要立刻封你官职。刘启还真的封了这个晁错一个很高的官职,谏议大夫。这可是一个正五品的官职,这样的封官法,在整个汉朝历史上也属于首次。不过,刘启皇帝又密令晁错不得在朝外议论削藩的事情,因为刘启害怕那些藩王联合起来的实力。他知道,天下的军权他皇帝只控制了一小半儿,另外一大半儿都掌控在诸侯王手中的。当然,因为诸侯王人数多,基本是散沙一盘,所以大汉朝的尊严才得到了应有的维持。但是,刘启皇帝知道,要是晁错的削藩的主张泄露到那些藩国,那些藩国完全可能形成统一战线,这样汉朝的中央政权就危险了。
尽管刘启皇帝这样小心谨慎,但是晁错鼓动皇帝削藩的消息还是传到了那些藩王的耳朵里。他们纷纷派遣了特使到京城,要刘启皇帝给他们一个明确答复,到底汉朝还需要他们这些个藩国和藩王不?这些特使在表面说话倒是很客气的样子,说要是皇帝决心削藩,他们一定响应。可是,刘启一听就知道这个响应是指要联合起来向汉朝中央进攻的意思。刘启赶紧否认这件事,他坚决地回答那些诸侯的特使说,你们说的事情纯系谣言,谣言,大家不要相信,他作为汉朝皇室的晚辈和皇帝,是会照顾他的那些叔伯的。刘启又置酒招待了这些诸侯的使臣,直到他们高兴地返回了。
但是,晁错的事情在朝会的时候,居然又被几个议论大政的勋臣拿到了朝堂上公然地议论起来。他们纷纷说这个晁错只是一个外姓人,却要来挑动刘姓家族的内部关系,公然挑动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他这样的罪行是很严重的。这些勋臣纷纷要求汉皇罢免和处置晁错。汉皇高高地坐在皇帝的宝座上,他觉得自己的座位上满是荆棘和乱石。他沮丧极了。那些大臣说的话,他是一字也没有办法听得清晰,他只一味地点头,点头,至于为什么点头,他自己都不明白。在这一时间,刘启觉得自己好像是一个玩偶相似,他开始恨自己为什么是一个皇帝了。而自己这个皇帝做得可真窝囊啊。刘启开始恨起自己来了。
就在刘启百感交集的时候,一个将军进来报告。这个将军是羽林军的将军,是专门保卫皇帝和京城安危的将军。他有一点失态,低声地对刘启天子说,他们在汉朝和诸侯王的边界上发现有大批的诸侯军队正在集结,他们的兵力大约有五十万,辎重充足、刀枪耀眼、甲胄分明。据探子探听来的消息,那是各路诸侯王正在预备田猎。可是,那里会有这样的诸侯的军队在同一时间里田猎呢。刘启预感到大事不妙。
紧跟着,又一个将军进来报告,他们说那些田猎的大军已经完成了集结,正在开誓师会,说是现在的天子身边出现了奸佞,需要他们这些诸侯去清理。他们的旗帜都亮了出来:“杀晁错,清君侧。”刘启觉得自己的背脊开始冒凉气,他一屁股跌坐在皇帝的宝座上。他觉得这张坚实的紫檀木的宝座开始摇晃起来了。长安城的守军不超过十五万,那里可以防御地了诸侯王联军的五十万大军啊?怎么办啊怎么办?朝廷顿时陷入沉寂。这个时候,一个声音迸发出来:“杀掉晁错,杀了他。”……
晁错就这样被汉景帝给杀掉了。可是,那些诸侯的军队并没有因此撤退。他们已经发射了箭矢,开弓哪里有回头箭呢?形势紧迫,现在怎么办?在这样危机的关头,刘启不愧是一代明君,虽然他刚才一时妥协丢车保帅,那是他觉得前途可能还有回旋,他就不惜牺牲一个人去晚会天下的倾危。而晁错本人也是坚持要皇帝陛下杀了自己的。晁错是愿意为了国家和朝廷去平息因为他惹出来的祸端的。但是晁错不知道,他白死了,那些诸侯根本就是想来夺取汉朝的政权的。他们要把汉朝分裂成为许多的互不隶属的小国。这个时候,汉皇刘启就不干了。他抽出宝剑,坚决地说:“搞独立,就要问问眹手里的龙吟剑愿意还是不愿意了。现在,马上筹集钱粮、征集军队民夫,哪个王侯不出力、出钱的,马上就地免除爵位,严重的夷灭全族。”
紧接着,刘启皇帝马上任命了自己的舅舅窦婴做了大将军,而在文帝的时候曾经在细柳营有过光荣表现的周亚夫出任了太尉。同时,刘启还急令汉朝的各地野战部队紧急驰援京师。在于此同时,又给那些没有加入到叛军的诸侯王下令,命令他们立刻带兵勤王。那些本来想观望的诸侯一下子就把自己置于了两难的境界,他们真不知道该去帮助谁了。如此一来,谁是坚决的叛军,谁只是被裹挟了的参加者就马上分明了。战线也因此划分清楚。原来叛军也就只是三十来万,而且还是互不隶属的七个王统领的。刘启的脸上流露出一丝笑意了。
各个击破,真的刘启这样做了。三年下来,叛军的三十万大军灰飞烟灭,大汉朝重新恢复了祥和安乐的景象。后世的皇帝因为这个,给刘启尊了一个谥号,就叫景。于是,历史就记下了汉景帝的名字。他是一个反对分裂的维护了祖国统一的民族的英雄。
汉文帝是汉高祖刘邦的四儿子,他的继承人汉景帝也是他汉文帝的四儿子,不知道这是巧合还是一种有意的上天的安排。汉景帝刘启的前面有三个哥哥,全都是嫡系的。按照正常的道理,这个位置居于中不溜的刘启是没有任何获得皇位继承的优势的。但是,继承皇位的偏偏也就是这个老四,这个老四在汉文帝驾崩后成了大汉的天子,在他又驾崩的时候,他的后世给他一个尊号叫汉景帝,以表彰他对繁荣汉朝,以使汉朝景象万千做出的贡献。这个刘启为什么能够超越他的三个哥哥成为皇位继承人呢?说穿了就没有一丝趣味了,那是因为他的三个在汉文帝驾崩前都一个接一个地提前离开了这个美好的人世,去了天国享福去了。
历史和机遇把这个刘启摆在了皇帝的位置上了。他要登基了。下面礼乐齐鸣,锣鼓喧天。大臣们一个个匍匐在地。但是,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使得刘启很是不愉快,就是在大殿之上,那一排只比他刘启矮上半级台阶的位置,站立这一溜人,这些人就没有向他刘启下跪。他们是谁呢?他们都是刘启的长辈王爷,按照祖制是不需要向他这个侄儿皇帝下跪的。身为皇帝的刘启觉得这很损他大汉天子的威严。但是,他一句话或是一点不愉快的表情也没有带出来。我们的刘启皇上可是一个善于隐忍的人,不是那些愤青可以比较的。
登基典礼后,照例要大宴群臣,而那些王公是要皇帝一起饮宴的。在饮宴场上,那些个老资格的王爷在几爵酒下肚后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他们有的在新登基的刘启身上开起了玩笑,有一个辈分长刘启两辈的与高祖同一辈的侯爷甚至叫刘启小孙子来着。那些诸侯王叽叽喳喳,大致意思是说他们劳苦功高,为了汉朝的兴旺,他们的贡献最大。言下之意就是中央政权的大汉皇帝是他们养起在的。这些话都让刘启这个大汉朝的新任天子非常地不满。可是他依然没有一点外露,他看上去还是那样谦恭,一如他在做皇子的时候一样。可是他的内心呢?谁知道呢,谁明白呢?
新皇登基照例又要举士进员,这些贡员除开有一定身份和保荐外,还要做一道策,大致相当于现在考取公务员的申论。这些策一般是需要新皇亲自阅读的。当然,新皇亲自阅读的范围有两种,一是丞相等官员推荐上来的,二是皇帝随机抽中的。这天也是贡员的策论抽阅日,汉皇刘启信步来到了阅策论场,他随意地在一大叠策论中抽取了一卷。在汉朝的时候,纸张还没有被发明出来,但是一些可以用于书写的很绡的绢绸是已经有了很多年的了。那些贡员的策论就是书写在这些绢绸上的。刘启打开一看,这个贡员的姓名叫晁错。再看他策论的题目,这题目令刘启这个皇帝都吓了一跳,原来这篇策论的题目写得很直截了当,就是叫《论削藩》。皇帝刘启马上把这篇策论塞进自己的龙袍的袖子里去了。他要亲自接见这个晁错,看他对削藩有什么高见。
在未央宫的前殿,晁错与汉皇同坐在一张席子上,两人从外在动作上完全看不出居然他们是君臣在策论,而像是两个多年不见的朋友在促膝谈心似的。晁错很系统地给刘启皇帝分析诸侯王存在的弊端,指出那样会形成国中国、王中王的,这样国家看上去是统一的,但是会出现朝廷的政令根本不会得到执行的严重后果。晁错这样侃侃而谈,刘启皇帝的身子不由地越靠晁错越近。他们就这样说着,听着,不知不觉中,东方已经发白,黄鸡也在唱晓了。这个时候,晁错才想起皇帝陛下马上还要早朝。皇帝陛下可比不得他晁错,那是日理万机的人啊。想到这里,晁错赶紧跪下来想要恭送皇帝,并且为自己莽撞道歉。那知道,刘启皇帝说,待会儿早朝,你也去,我要立刻封你官职。刘启还真的封了这个晁错一个很高的官职,谏议大夫。这可是一个正五品的官职,这样的封官法,在整个汉朝历史上也属于首次。不过,刘启皇帝又密令晁错不得在朝外议论削藩的事情,因为刘启害怕那些藩王联合起来的实力。他知道,天下的军权他皇帝只控制了一小半儿,另外一大半儿都掌控在诸侯王手中的。当然,因为诸侯王人数多,基本是散沙一盘,所以大汉朝的尊严才得到了应有的维持。但是,刘启皇帝知道,要是晁错的削藩的主张泄露到那些藩国,那些藩国完全可能形成统一战线,这样汉朝的中央政权就危险了。
尽管刘启皇帝这样小心谨慎,但是晁错鼓动皇帝削藩的消息还是传到了那些藩王的耳朵里。他们纷纷派遣了特使到京城,要刘启皇帝给他们一个明确答复,到底汉朝还需要他们这些个藩国和藩王不?这些特使在表面说话倒是很客气的样子,说要是皇帝决心削藩,他们一定响应。可是,刘启一听就知道这个响应是指要联合起来向汉朝中央进攻的意思。刘启赶紧否认这件事,他坚决地回答那些诸侯的特使说,你们说的事情纯系谣言,谣言,大家不要相信,他作为汉朝皇室的晚辈和皇帝,是会照顾他的那些叔伯的。刘启又置酒招待了这些诸侯的使臣,直到他们高兴地返回了。
但是,晁错的事情在朝会的时候,居然又被几个议论大政的勋臣拿到了朝堂上公然地议论起来。他们纷纷说这个晁错只是一个外姓人,却要来挑动刘姓家族的内部关系,公然挑动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他这样的罪行是很严重的。这些勋臣纷纷要求汉皇罢免和处置晁错。汉皇高高地坐在皇帝的宝座上,他觉得自己的座位上满是荆棘和乱石。他沮丧极了。那些大臣说的话,他是一字也没有办法听得清晰,他只一味地点头,点头,至于为什么点头,他自己都不明白。在这一时间,刘启觉得自己好像是一个玩偶相似,他开始恨自己为什么是一个皇帝了。而自己这个皇帝做得可真窝囊啊。刘启开始恨起自己来了。
就在刘启百感交集的时候,一个将军进来报告。这个将军是羽林军的将军,是专门保卫皇帝和京城安危的将军。他有一点失态,低声地对刘启天子说,他们在汉朝和诸侯王的边界上发现有大批的诸侯军队正在集结,他们的兵力大约有五十万,辎重充足、刀枪耀眼、甲胄分明。据探子探听来的消息,那是各路诸侯王正在预备田猎。可是,那里会有这样的诸侯的军队在同一时间里田猎呢。刘启预感到大事不妙。
紧跟着,又一个将军进来报告,他们说那些田猎的大军已经完成了集结,正在开誓师会,说是现在的天子身边出现了奸佞,需要他们这些诸侯去清理。他们的旗帜都亮了出来:“杀晁错,清君侧。”刘启觉得自己的背脊开始冒凉气,他一屁股跌坐在皇帝的宝座上。他觉得这张坚实的紫檀木的宝座开始摇晃起来了。长安城的守军不超过十五万,那里可以防御地了诸侯王联军的五十万大军啊?怎么办啊怎么办?朝廷顿时陷入沉寂。这个时候,一个声音迸发出来:“杀掉晁错,杀了他。”……
晁错就这样被汉景帝给杀掉了。可是,那些诸侯的军队并没有因此撤退。他们已经发射了箭矢,开弓哪里有回头箭呢?形势紧迫,现在怎么办?在这样危机的关头,刘启不愧是一代明君,虽然他刚才一时妥协丢车保帅,那是他觉得前途可能还有回旋,他就不惜牺牲一个人去晚会天下的倾危。而晁错本人也是坚持要皇帝陛下杀了自己的。晁错是愿意为了国家和朝廷去平息因为他惹出来的祸端的。但是晁错不知道,他白死了,那些诸侯根本就是想来夺取汉朝的政权的。他们要把汉朝分裂成为许多的互不隶属的小国。这个时候,汉皇刘启就不干了。他抽出宝剑,坚决地说:“搞独立,就要问问眹手里的龙吟剑愿意还是不愿意了。现在,马上筹集钱粮、征集军队民夫,哪个王侯不出力、出钱的,马上就地免除爵位,严重的夷灭全族。”
紧接着,刘启皇帝马上任命了自己的舅舅窦婴做了大将军,而在文帝的时候曾经在细柳营有过光荣表现的周亚夫出任了太尉。同时,刘启还急令汉朝的各地野战部队紧急驰援京师。在于此同时,又给那些没有加入到叛军的诸侯王下令,命令他们立刻带兵勤王。那些本来想观望的诸侯一下子就把自己置于了两难的境界,他们真不知道该去帮助谁了。如此一来,谁是坚决的叛军,谁只是被裹挟了的参加者就马上分明了。战线也因此划分清楚。原来叛军也就只是三十来万,而且还是互不隶属的七个王统领的。刘启的脸上流露出一丝笑意了。
各个击破,真的刘启这样做了。三年下来,叛军的三十万大军灰飞烟灭,大汉朝重新恢复了祥和安乐的景象。后世的皇帝因为这个,给刘启尊了一个谥号,就叫景。于是,历史就记下了汉景帝的名字。他是一个反对分裂的维护了祖国统一的民族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