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故事:管仲

阅读数:81 评论数:0

跳转到新版页面

分类

历史

正文

    史记中的故事:管仲

    少年时期的管仲一向生活在自己的齐国。他的家庭比较贫困,虽然也是所谓的士兵。但是早已经沦落到需要借贷才能够生存的地步了。于是,几乎没有本钱的管仲就和朋友一道去下海经商。但是,这个管仲很是无赖,他出的本钱少,出的力量也不多,分走的红利却是最多的。幸亏他的朋友很……

    到了年龄稍长的时候,管仲就跟随了一个齐国的公子。这个公子是齐襄公的大儿子,很有希望成为齐国新国君的人选。而管仲觉得这个公子,他的名字叫小纠的比较头脑简单,而自己是可以控制这样的人的。于是,管仲就开始在涉及未来这个公子纠做了齐国国君后自己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无限风光的日子。这样想着,以至于他笑出了声。

    但是,这笑声却在齐襄公去世,管仲为确保公子纠能够成为国君而对后来真成为了国君的公子小白放了一箭后戛然而止了。公子小白正是管仲的朋友追随的那个公子。现在,管仲的千算万计却把自己给算计进了囹圄之中。管仲这个悔恨啊,真是别提了。哎,算是赌输了吧,输掉的是自己的性命。管仲安安心心地坐在牢狱里等待死亡天使的降临。

    然而,这个死亡天使没有能够降临。相反,进来的是新继位的齐桓公小白。这个齐桓公的身后跟着管仲的朋友鲍叔牙。而公子小白,哦,不,应该是齐桓公小白满面堆笑,管仲的朋友鲍叔牙也是这样的表情。管仲觉得自己的死能够有朋友相送,那是很好的,但是这个小白怎么也来了?实在让他摸不透。他总不会来看我笑话的吧?他不是这样的人啊?管仲在那厢胡猜乱想。而牢房的门打开了。

    原来,齐桓公那次中了管仲一箭,那箭矢没有能够射死他,全靠了齐桓公铠甲上的一个穿甲衣钩,那钩是精钢打造而成,把箭矢给刮豁了刃口,但是箭矢没有掉下来,而是镶嵌在衣钩上了。于是,管仲就以为齐桓公死掉了。本来,齐桓公也是打算置这个企图杀死自己的管仲于死地的,但是,管仲的朋友鲍叔牙反复说这个管仲有经天纬地之才、安邦定国之志,是国家的栋梁,杀死了他只能报自己的私仇,而国君是不能只有私仇的。于是,齐桓公就不仅不再杀死管仲,而打算拜他做齐国的相国。

    繁文缛节就不必多言。管仲这下做了大齐国的国相了,而推荐他的鲍叔牙则成了齐国的上卿。位置在管仲之下。自然,按照惯例,国君和新任的国相之间一定要有一场关于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大辩论的。齐桓公虽然任用了管仲,但是心里还是对鲍叔牙的话将信将疑的,因为他觉得自己手下的鲍叔牙已经是他心目中的最佳的国相人选了,而这个他眼睛里的人才却认为自己远不如一个牢房里的囚犯。齐桓公也就想利用这个时机来考核管仲是不是真如鲍叔牙说的那样。而在管仲,他的心思居然也和齐桓公一样。

    君臣客套过后,齐桓公就开始发招了:“管卿,你认为你的朋友鲍叔牙为人怎么样?”

    “回主上,我的朋友鲍叔牙对微臣简直没有话说。我们过去一起经商,我的本钱少,他的本钱多。而我又很懒惰,在经营完毕分花红的时候,微臣因为实在是太穷困,就要分走一大半的花红,而我的朋友鲍叔牙一定怨言也没有。我一向认为我自己很有才华,但是连个小乡官也当不了,我的朋友鲍叔牙就对人们说我是要当国相的人,而不只是一个小乡官的人选。我在实在不能混饱饭的时候,曾经做过襄公帐下的一小兵,在与鲍叔牙并肩作战的时候,我打三次仗,三次我都拖着兵器逃跑了。而鲍叔牙并不认为微臣胆怯,他说那是因为我上面有老母亲要孝顺,要是自己死了,老母亲就要孤苦终身。所以,除开治理国家鲍叔牙不如微臣外,其余的鲍叔牙都胜过微臣。当然,脸皮厚这点,鲍叔牙也是输给微臣的。”

    这句话说完,齐桓公与管仲君臣哈哈大笑起来。虽然没有对管仲进行任何国政的答问,但是齐桓公对管仲的大义坦白的性格还是喜欢上了。他认为这样坦荡荡的人一定是真人的。真君子和真小人都是容易相处的。难处的就是假君子和伪小人。假君子看上去一切为人、为公,而骨子里只有他自己和他自己的利益,伪小人就是他整天算计来算计去,好像在为自己算计,而其实在给国家、国君谋利益。在吴国的伍子胥就是这样的人,因此他被夫差当真小人而加以排斥了。而现在的这个管仲,在齐桓公看来,他是一个真人,是真君子还是真小人,那就看他齐桓公如何来使用了。齐桓公认为,小人还是君子是国君如何利用的问题,而不是被用的臣子个人的问题。使用和驾驭得好,小人和君子都会给国家带来福祉的,反过来,就是圣人也不能为国家增进一点点效绩。

    管仲在出任齐国国相后,他并没有四处走动,而是把自己关在了衙门之中,时间长达一个月。而在此之间,所有的国政都交给了上卿鲍叔牙处理。当然,这个鲍叔牙很聪明,他只是说知道了,我们会处理的。在他接手后,又原样子地交到了管仲的手中。管仲并没有去看那些简牍,他知道那写简牍都会写些什么。还不是在闹饥荒,齐国土地偏小,不太出产粮食。这个情况他管仲在经常性地挨饿肚子的时候就早已经明白了的。管仲突然对鲍叔牙大喊到:

    “兄弟,我们去做生意,怎么样?”

    鲍叔牙不说话,因为他现在已经是齐国第三把手了,而他的朋友管仲却是齐国的第二把手,哪里就会轮到他们去亲自操刀做生意呢?于是,鲍叔牙不言语了,他看着管仲。

    “哦,是这样。不是我们哥俩,而是用齐国的国力去和那些诸侯国甚至周朝做盐铁生意。我们过去不久贩卖过私盐吗?”

    鲍叔牙自爱一旁还是不说话,他认真地听着。当听众,鲍叔牙可是一流的。在过去做生意的时候,讨价还价那是他鲍叔牙的口齿伶俐,而在讨论国政问题的时候,鲍叔牙就知道自己不是管仲的对手了。每每考虑问题,管仲总是会从他鲍叔牙想不到的角度出发去提出一些他想不到的方略和计划、步骤。这一次,鲍叔牙也知道管仲经过这么多天的仔细思量,他的主意一定是最好的。他就耐心地听着。

    “我们齐国出产铁器和食盐。过去一直都处在无人监管的状态,官府不理会,民间也因为缺少通道而不能把盐铁转为钱财。我们就这样做……”接下来,管仲就开始把他的那一套如何建立官办盐铁业和建立官督民营盐铁业以及建立纯粹的民间盐铁业的几个方案讲了出来。紧接着,管仲又说要是可以实现这些方略的话,那以后齐国的军政粮饷就不必去征集民间了,官方的经济就足以为继。这样,民间就会因此殷实起来。在民间殷实起来后,教化就可以因此展开。而教会好了的民众,官府管理和使用起来就一定会更加得心应手的。

    “仓廪足而知礼节嘛。”最后,管仲总结性地说了这么一句。这样的话,在过去经商的时候,管仲是不止一次地说过的,但是,那个时候鲍叔牙和管仲都是布衣,说话就和风吹过一样,什么也没有留下。而现在不同了,鲍叔牙和管仲都是手握重权的朝中大臣,他们说话和办事就得按规矩来了。这个时候,管仲再说出这样的话来,就和过去不负责任地乱说一通是截然不同的了。

    这样的事情太重大,就是齐桓公也不能独断。在朝廷议事会后,齐桓公力排众议,坚决而果然地把管仲草拟的这些方略做为了齐国的国策来执行。自然,这样的改革是有效果的,而且是有巨大效果的。齐国在三年后,财政就上升到齐国周遭一带的诸侯国中最富庶的行列里了。齐国的人口大增,民间的纠纷也大大减少。齐国的内聚力和综合国力排名迅速上升。而各种各样的学校和讲习场所在齐国像雨后春笋一样遍地成长起来。齐国的国景好得连齐桓公也不相信了。

    但是,齐桓公真是命苦。就在齐国大治后当上霸主国后不久,他就一命呜呼了。齐桓公死得真是凄凉啊。晚年的齐桓公过分相信他的宠臣易牙,结果自己在生病的时候,拜那个易牙给活活饿死了。而齐桓公的儿子齐景公很快就继位了。这个时候的管仲也开始衰老了。但是,面对齐国的灾难,管仲就开始反思。他看见齐国邻国鲁国的高度发展,就和齐景公一道前往鲁国考量。鲁国的孔子和孔子的仁义道德的论述,让管仲茅塞顿开。他在回到齐国后,马上规定了四条大法,这四条大法用四个字就可以概括:礼义廉耻。管仲用八千字来论述这四个字,说它们说国之四维。一时间,齐国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整风运动。

    在整风运动中,齐国不断在军事上和政治上取得成绩。而关于这次整风运动的成果也是层出不穷。管仲开始把齐国划分为五个区域,每个区域由一个大夫主管;而对于人口,按照高低贵贱把齐国人分成了士、农、工、商四等,按照等级居住在不同的区域,彼此不能混居。同时,管仲开始劝说齐景公经常性地朝见周天子,在上尊王,而以尊王为借口,开始对下面的诸侯王实行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统治。同时,管仲还鼓唆齐景公把国家一向认为不示于人的法律典制予以公布。管仲的思想本来是以孔子的儒家出发的,结果后来却走上了近功急利的法家的道路。这样的发展轨迹,可能是和他是出身于一个商人有一点关系的吧?

    晚年的管仲,身价富于公侯,在齐国,他是最富有的一家,但是谁也不说什么。也许是他虽然富有却并不张扬的原因吧?实在我也不知道。管仲死了两千多年了,但是他的魂魄在中华大地依然可以看见影子在涌动,也不知道是好还是不好啊。



相关推荐

    史记中的小故事:酒肉池林  &nb

    史记中的小故事:霸王别姬的故事  

    史记中的故事:焚书坑儒的故事  &

    史记中的故事:拔山扛鼎的故事  &

    史记中的故事:网开一面的故事  &

    史记中的著名故事:张仪“连横”的故事 &nb

    史记著名故事:曹操献刀  &nbs

    史记著名故事:司马昭之心  &nb

    1、    &

    史记中的故事:黄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