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故事:袁盎
阅读数:152 评论数:0
跳转到新版页面分类
历史
正文
史记中的故事:袁盎
比较晚出生的袁盎,没有赶上高祖创业的当儿。他在吕后的侄子吕禄那里做舍人。
汉文帝即位,这个袁盎做了中郎的官儿。这个中郎的官儿职位不高,但是却是皇帝身边很亲近的官员。
在这个时候,周勃出任大汉的丞相,这个在平定诸吕为乱时候立过大功的丞相,在出朝的时候,很是轻慢。而皇帝却因为他的功劳对他很是恭敬,常常要把这个丞相亲自送到宫殿的门口。在皇帝返回后,袁盎就问:
“陛下,您觉得我们的相国大人是如何的一个人啊?”
“那是社稷要仰仗的主心骨一样的人啊。”
“陛下此言差矣,我们的相国还不是社稷之人,而只是一个大功臣。所谓社稷之人,是主在臣在,主亡臣亡的人。在诸吕为乱的时光,我们的丞相在干什么啊?他还不是在拥护吕后,给吕后做太尉。只是后来恰好恭逢时机,才与各位大臣一起平定了江山,恢复了正统。所以他只是功臣,而不是社稷之人啊。而现在,臣子骄妄,主上谦卑,这样会酿成更大的不幸的。主上这样非爱丞相、非爱汉朝,请陛下三思。”
“很好,很好。”汉文帝说。他回到了后宫,而袁盎也回到自己的官舍。
在第二天上朝完毕后,汉文帝就很是庄重地和他的群臣告别,没有再专门地送相国到宫门了。
习惯了皇帝亲自相送日子的周勃,突然觉得自己的生命欠缺了什么。他多方打听,终于在太监那里听到了是那个小个子的中郎袁盎在背后给皇帝进谗言,皇帝这才疏远了他。
个子高大、虎背熊腰的周勃很是生气,他把大手往桌子上一拍,瓮声瓮气地说:
“我和这个小儿的大哥还是朋友,这个家伙却在朝廷上诋毁我,我誓报此仇。”周勃说这话的时候,一部长髯在空中抖动着,好像根根钢枪相仿。
对于周勃来说,还不是最倒霉的事情,而后不久,一封奏书把周勃从相国的位置拽到天牢里面。而告密的人振振有词,说周勃要谋反,证据也很确凿。皇帝也不敢包庇。于是,周勃被下廷尉衙门处置。而这个时候,周勃所有的好友也闭嘴了。他们唯恐和这个昔日的功臣、丞相沾染了一丝一毫的关系。他们甚至假装不认识这个周勃了。可怜的丞相,在监狱里,居然连个说话的端饭送水的人也没有啊。他的一身肥膘都消瘦了下去。胡须也变得枯焦了。好像搁放了几个世纪的铁枪。
面对走来走去的狱卒,丞相觉得他们其实是天下最尊贵的人,他们甚至都可以训斥这个绛侯,这个下狱后的丞相。而丞相面对空空的有巨大木栅栏的大牢,他第一次流泪了。他感叹人生际遇真是多变的时候,一个人来了。
这个人正是袁盎,他携带了几样小菜和一瓶酒进来了。还是那样和平时对待周勃的态度。
其实,周勃已经听他的下人说起,说这个袁盎正在为自己四处鸣冤,还在搜集自己没有谋反的证据。同时,这个袁盎最聪明的就是已经在搜集那个告密者和周勃间的恩怨。只要能够说明这个告密人和周勃有生死怨结,那他提供的证言就得打折扣。而对方不能提供充足的直接的证据。于是,这个案子就得反过来。
可是,袁盎在牢狱中并没有说起这件事。其实,袁盎不说,周勃也还是知道的。百足之虫,那里说垮就垮地那样彻底的呢?他还是有他的力量和人马的。只是,他们奔走的力度还不如袁盎来得有力和有效而已。
而袁盎来这个牢房与周勃饮酒,也不是一次。在袁盎与周勃的第五次饮酒后,袁盎说:
“丞相大人,你要出去了。明天我来迎接你。”
“什么?我可以出去了。”
“是的,已经证实了,那个人的证据全是虚构的,他也已经畏罪自尽了。你的官司了结论。”袁盎说这个话还是不温不火,慢条斯理的。而在周勃,无疑是惊天巨雷。他要执意与袁盎结拜。袁盎也只好答应了。
文帝时代,中央与诸侯的关系开始日渐紧张。而淮南王居然在朝拜皇帝的路上,擅自杀死了汉朝分封的辟阳侯。袁盎就对皇帝说:
“诸侯太娇惯了,对国家对诸侯本身都不利啊。”
“那爱卿以为该如何呢?”
“微臣觉得应该削减他的、封地,给他小小的教训。”
“这个这个,容朕三思吧。”
然而皇帝三思后却没有任何结果。淮南王是文帝的亲弟弟,他不忍心加罪是真,而说三思只是一种姿态而已。皇帝也是人嘛,贤明的君主也同样是人的。
然而,淮南王却要谋反了。他不想自己在淮南做王,而是想进长安做皇帝。淮南王的事情败露,他被一辆囚车押解着进长安了。而皇帝还是不想加他的弟弟大罪。他把淮南王发配到了巴蜀。
“陛下,如果您真不想淮南王遭罪,就把它留在长安待罪,不要把他流放到巴蜀。巴蜀清苦,淮南王会半路上不测的。要是这样,陛下也后内疚的啊。”
“哼!”皇帝拂袖而去。
然而淮南王真的如同袁盎说的那样,半路上就死掉了。文帝哭的呼天抢地。而袁盎进来安慰文帝:
“这都是微臣的过错。请陛下处置。”
“我不全是哭我的弟弟,我是哭我自己没有用先生你的计策啊,才以至于如此。我的过错哦。我的罪才是最大的。请先生谅解。”
“陛下不要如此,我们还是想想如何安顿淮南王的三个儿子吧。”
“我打算依然封他们为王。”
“很好,陛下,只是要他们淮南的国土一分为三,这样才可以让三个王子都可以为王。”袁盎说。
“哦、哦、哦,很好、很好、很好。深合我意。”
第二天上朝的时候,袁盎就正式地向皇帝提出了对淮南王的解决方案,而满朝的人对袁盎也更加地重视和尊重了。袁盎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但是,正直的袁盎却被一个叫赵同的太监算计上了。他常常在皇帝面前诋毁袁盎。而袁盎连辩白的机会也没有。他很苦恼。他把这件事跟他的义兄丞相周勃说了,而周勃说他怎样,你也怎么样啊他给你一枪,你就反手一刀,互不相欠,公平合理。“袁盎有了主意。
在一次下朝后,最得皇帝宠信的赵同和皇帝乘坐在一辆辇上。袁盎快步上前对皇帝说:
“虽然说我们大汉朝没有什么人才,但是皇帝的玉辇上也应该乘坐国士英豪才对,像那些肢体都不齐全的人,乘坐在玉辇之上,那不是对大汉朝的一种亵渎吗?”
“哈哈,袁爱卿啊,你就是……”皇帝没有说完整一句话,只是笑了起来,然后喝令赵同下来辇。皇帝走远了,赵同知道自己不会再被皇帝宠信了。他站在道路边上哭泣起来。而袁盎就大笑着离开了。
自从赵同不再和皇帝同乘一辆车后,在外出的时候,参乘的人就成了袁盎。在一次外出,袁盎坚持去下去自己骑马。而皇帝就嘲笑起袁盎来:
“将军胆子真小啊,你害怕了吗?”
“陛下,千金之子都不坐危堂,陛下身系天下,即使您自己轻视自己,而您可以轻视天下苍生吗?现在陛下在崇山峻岭驱驰,万一不慎,那如何去面对高祖和太后呢?”
“停车,朕不喜欢乘车了,朕要和袁爱卿一起骑马。”
“哈哈……”
“嘿嘿……”笑声,理解的笑声传出去好远、好远。
这次的郊游的终点到了。而皇帝就与他的皇后和他宠爱的妃子慎夫人一起坐在一张席子上。这个时候,袁盎就过来给慎夫人另外安排了一张凳子,要慎夫人单独坐开。慎夫人很是生气,皇帝也很不高兴,觉得这个袁盎要管他的家事,真是太过可恶。他怒火冲天了。而袁盎附耳在皇帝耳边说:
“陛下还记得人彘吗?”
袁盎的话音未落,文帝的背已经湿透了。他命人把慎夫人请到袁盎另设的凳子上。而在皇后离开后,皇帝对慎夫人说你记得戚妃吗?而这个时候,慎夫人也吓得是一身冷汗。她不再怨恨袁盎,反而在宴席结束后赏赐给他五十斤黄金。
但是,袁盎毕竟还是得罪了皇帝和权贵,他被任命为了地方官。不久又被调到齐国任国相。在齐国不到半年,袁盎又到了吴国做国相。而汉朝现在的丞相申嘉屠也正好在吴国视察。他对这个吴国的新相国说:
“做天下的丞相与王国的国相不同啊,你不要过分地管事儿,有不要不管。你要做的事情就是不断在吴王的耳朵边说:
“你不要造反,淮南王已经死掉了。”
袁盎听进来丞相的话,人家是天下的相国,自然经验老道。袁盎在吴国,在骄纵的吴王那里却一点祸事也没有发生,吴王本人也不敢轻举妄动。天下很是太平。
但是,喜欢直言不讳的袁盎还是得罪了不少人。在文帝去世后,他被冤枉下牢,很快就被废黜为庶人,不再录用。而文帝的驾崩,袁盎也不想再出世了,他静静地呆在家里,一直到死去。
比较晚出生的袁盎,没有赶上高祖创业的当儿。他在吕后的侄子吕禄那里做舍人。
汉文帝即位,这个袁盎做了中郎的官儿。这个中郎的官儿职位不高,但是却是皇帝身边很亲近的官员。
在这个时候,周勃出任大汉的丞相,这个在平定诸吕为乱时候立过大功的丞相,在出朝的时候,很是轻慢。而皇帝却因为他的功劳对他很是恭敬,常常要把这个丞相亲自送到宫殿的门口。在皇帝返回后,袁盎就问:
“陛下,您觉得我们的相国大人是如何的一个人啊?”
“那是社稷要仰仗的主心骨一样的人啊。”
“陛下此言差矣,我们的相国还不是社稷之人,而只是一个大功臣。所谓社稷之人,是主在臣在,主亡臣亡的人。在诸吕为乱的时光,我们的丞相在干什么啊?他还不是在拥护吕后,给吕后做太尉。只是后来恰好恭逢时机,才与各位大臣一起平定了江山,恢复了正统。所以他只是功臣,而不是社稷之人啊。而现在,臣子骄妄,主上谦卑,这样会酿成更大的不幸的。主上这样非爱丞相、非爱汉朝,请陛下三思。”
“很好,很好。”汉文帝说。他回到了后宫,而袁盎也回到自己的官舍。
在第二天上朝完毕后,汉文帝就很是庄重地和他的群臣告别,没有再专门地送相国到宫门了。
习惯了皇帝亲自相送日子的周勃,突然觉得自己的生命欠缺了什么。他多方打听,终于在太监那里听到了是那个小个子的中郎袁盎在背后给皇帝进谗言,皇帝这才疏远了他。
个子高大、虎背熊腰的周勃很是生气,他把大手往桌子上一拍,瓮声瓮气地说:
“我和这个小儿的大哥还是朋友,这个家伙却在朝廷上诋毁我,我誓报此仇。”周勃说这话的时候,一部长髯在空中抖动着,好像根根钢枪相仿。
对于周勃来说,还不是最倒霉的事情,而后不久,一封奏书把周勃从相国的位置拽到天牢里面。而告密的人振振有词,说周勃要谋反,证据也很确凿。皇帝也不敢包庇。于是,周勃被下廷尉衙门处置。而这个时候,周勃所有的好友也闭嘴了。他们唯恐和这个昔日的功臣、丞相沾染了一丝一毫的关系。他们甚至假装不认识这个周勃了。可怜的丞相,在监狱里,居然连个说话的端饭送水的人也没有啊。他的一身肥膘都消瘦了下去。胡须也变得枯焦了。好像搁放了几个世纪的铁枪。
面对走来走去的狱卒,丞相觉得他们其实是天下最尊贵的人,他们甚至都可以训斥这个绛侯,这个下狱后的丞相。而丞相面对空空的有巨大木栅栏的大牢,他第一次流泪了。他感叹人生际遇真是多变的时候,一个人来了。
这个人正是袁盎,他携带了几样小菜和一瓶酒进来了。还是那样和平时对待周勃的态度。
其实,周勃已经听他的下人说起,说这个袁盎正在为自己四处鸣冤,还在搜集自己没有谋反的证据。同时,这个袁盎最聪明的就是已经在搜集那个告密者和周勃间的恩怨。只要能够说明这个告密人和周勃有生死怨结,那他提供的证言就得打折扣。而对方不能提供充足的直接的证据。于是,这个案子就得反过来。
可是,袁盎在牢狱中并没有说起这件事。其实,袁盎不说,周勃也还是知道的。百足之虫,那里说垮就垮地那样彻底的呢?他还是有他的力量和人马的。只是,他们奔走的力度还不如袁盎来得有力和有效而已。
而袁盎来这个牢房与周勃饮酒,也不是一次。在袁盎与周勃的第五次饮酒后,袁盎说:
“丞相大人,你要出去了。明天我来迎接你。”
“什么?我可以出去了。”
“是的,已经证实了,那个人的证据全是虚构的,他也已经畏罪自尽了。你的官司了结论。”袁盎说这个话还是不温不火,慢条斯理的。而在周勃,无疑是惊天巨雷。他要执意与袁盎结拜。袁盎也只好答应了。
文帝时代,中央与诸侯的关系开始日渐紧张。而淮南王居然在朝拜皇帝的路上,擅自杀死了汉朝分封的辟阳侯。袁盎就对皇帝说:
“诸侯太娇惯了,对国家对诸侯本身都不利啊。”
“那爱卿以为该如何呢?”
“微臣觉得应该削减他的、封地,给他小小的教训。”
“这个这个,容朕三思吧。”
然而皇帝三思后却没有任何结果。淮南王是文帝的亲弟弟,他不忍心加罪是真,而说三思只是一种姿态而已。皇帝也是人嘛,贤明的君主也同样是人的。
然而,淮南王却要谋反了。他不想自己在淮南做王,而是想进长安做皇帝。淮南王的事情败露,他被一辆囚车押解着进长安了。而皇帝还是不想加他的弟弟大罪。他把淮南王发配到了巴蜀。
“陛下,如果您真不想淮南王遭罪,就把它留在长安待罪,不要把他流放到巴蜀。巴蜀清苦,淮南王会半路上不测的。要是这样,陛下也后内疚的啊。”
“哼!”皇帝拂袖而去。
然而淮南王真的如同袁盎说的那样,半路上就死掉了。文帝哭的呼天抢地。而袁盎进来安慰文帝:
“这都是微臣的过错。请陛下处置。”
“我不全是哭我的弟弟,我是哭我自己没有用先生你的计策啊,才以至于如此。我的过错哦。我的罪才是最大的。请先生谅解。”
“陛下不要如此,我们还是想想如何安顿淮南王的三个儿子吧。”
“我打算依然封他们为王。”
“很好,陛下,只是要他们淮南的国土一分为三,这样才可以让三个王子都可以为王。”袁盎说。
“哦、哦、哦,很好、很好、很好。深合我意。”
第二天上朝的时候,袁盎就正式地向皇帝提出了对淮南王的解决方案,而满朝的人对袁盎也更加地重视和尊重了。袁盎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但是,正直的袁盎却被一个叫赵同的太监算计上了。他常常在皇帝面前诋毁袁盎。而袁盎连辩白的机会也没有。他很苦恼。他把这件事跟他的义兄丞相周勃说了,而周勃说他怎样,你也怎么样啊他给你一枪,你就反手一刀,互不相欠,公平合理。“袁盎有了主意。
在一次下朝后,最得皇帝宠信的赵同和皇帝乘坐在一辆辇上。袁盎快步上前对皇帝说:
“虽然说我们大汉朝没有什么人才,但是皇帝的玉辇上也应该乘坐国士英豪才对,像那些肢体都不齐全的人,乘坐在玉辇之上,那不是对大汉朝的一种亵渎吗?”
“哈哈,袁爱卿啊,你就是……”皇帝没有说完整一句话,只是笑了起来,然后喝令赵同下来辇。皇帝走远了,赵同知道自己不会再被皇帝宠信了。他站在道路边上哭泣起来。而袁盎就大笑着离开了。
自从赵同不再和皇帝同乘一辆车后,在外出的时候,参乘的人就成了袁盎。在一次外出,袁盎坚持去下去自己骑马。而皇帝就嘲笑起袁盎来:
“将军胆子真小啊,你害怕了吗?”
“陛下,千金之子都不坐危堂,陛下身系天下,即使您自己轻视自己,而您可以轻视天下苍生吗?现在陛下在崇山峻岭驱驰,万一不慎,那如何去面对高祖和太后呢?”
“停车,朕不喜欢乘车了,朕要和袁爱卿一起骑马。”
“哈哈……”
“嘿嘿……”笑声,理解的笑声传出去好远、好远。
这次的郊游的终点到了。而皇帝就与他的皇后和他宠爱的妃子慎夫人一起坐在一张席子上。这个时候,袁盎就过来给慎夫人另外安排了一张凳子,要慎夫人单独坐开。慎夫人很是生气,皇帝也很不高兴,觉得这个袁盎要管他的家事,真是太过可恶。他怒火冲天了。而袁盎附耳在皇帝耳边说:
“陛下还记得人彘吗?”
袁盎的话音未落,文帝的背已经湿透了。他命人把慎夫人请到袁盎另设的凳子上。而在皇后离开后,皇帝对慎夫人说你记得戚妃吗?而这个时候,慎夫人也吓得是一身冷汗。她不再怨恨袁盎,反而在宴席结束后赏赐给他五十斤黄金。
但是,袁盎毕竟还是得罪了皇帝和权贵,他被任命为了地方官。不久又被调到齐国任国相。在齐国不到半年,袁盎又到了吴国做国相。而汉朝现在的丞相申嘉屠也正好在吴国视察。他对这个吴国的新相国说:
“做天下的丞相与王国的国相不同啊,你不要过分地管事儿,有不要不管。你要做的事情就是不断在吴王的耳朵边说:
“你不要造反,淮南王已经死掉了。”
袁盎听进来丞相的话,人家是天下的相国,自然经验老道。袁盎在吴国,在骄纵的吴王那里却一点祸事也没有发生,吴王本人也不敢轻举妄动。天下很是太平。
但是,喜欢直言不讳的袁盎还是得罪了不少人。在文帝去世后,他被冤枉下牢,很快就被废黜为庶人,不再录用。而文帝的驾崩,袁盎也不想再出世了,他静静地呆在家里,一直到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