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故事:司马相如

阅读数:66 评论数:0

跳转到新版页面

分类

历史

正文

    史记中的故事:司马相如

    在汉朝文帝的时候,有一个复姓司马的人家生下一个男婴,他们给这个孩子取名叫狗儿。在当时,大家都觉得男孩子的命很尊贵,那些地狱的鬼怪专门来抓这些男孩子,于是人们把自己家的儿子取名叫狗儿、猪儿之类,用来欺骗鬼怪。司马家的儿子也不例外。这个孩子生得是白皙漂亮,很招人喜爱。

    等稍微大了一点,这个孩子在读书上的才华就开始显现了。不过,他却是一个口吃,说话就不从心了。于是,他就努力学习和著述。而当这个司马的孩子看战国时候赵国的名人蔺相如传记的时候,他就给自己改名为司马相如。司马相如在成都当时称得上是一代帅哥和才子。

    等这个司马相如,他给自己取字为子长长到十七岁的时候,他和当时的景帝的弟弟梁孝王手下的一个教师爷拉上了关系,成为了朋友。而这个教师爷对这个年纪比小很多的子长兄弟的才华很是仰慕,于是,很快,子长就和风流倜傥的梁孝王结识了。景帝在喝高的时候给梁孝王说过千秋万代传位给他。但是,景帝又很快立了他的第九子胶东王为太子。于是,梁孝王心灰意冷,不久便郁郁寡欢而去世。司马字长和梁孝王的交游不过几个月而已。他的结交权贵的梦想就不得不醒来。

    不事经济的司马字长,在回到成都后才发觉,自己又是分文不名了。这个时候,他突然想起,他在梁孝王的府中认识了一个距离成都不远的郊县的县令,这个县令是邛崃的县令,名字叫王吉。在成都家仅四壁的子长只身来到王吉的官舍。这个王吉倒是知道这个子长是一个能人,迟早会飞黄腾达的。于是,他很是客气地接待了子长。而王吉县官对子长是很尊重地称他为司马先生。

    邛崃多酒业,也多富翁。有一个叫卓王孙的人是邛崃的首富。这个卓王孙有一个朋友叫程不识。这天,两人合计,说县官的家里来了以个贵客,是过去梁孝王的朋友。这个卓家光是有仆人就是八九百,而程家的佣仆也不下五六百。他们预备了丰盛的酒宴,宴请这个从长安回来的青年才俊吃饭。

    宴会是在卓王孙位于邛崃西大街的宅院里举行的。在饮宴中,多才多艺的子长即兴弹奏起一曲颂扬主人的古琴曲。琴声悠扬古朴,大有周人俞伯牙遇钟子期的感觉。而这个卓家有一个女儿,是一个刚死了丈夫回娘家的寡妇。在汉朝的时候,对寡妇的待遇还是很宽大的,她们可以任意地再行嫁人而无须有丝毫的愧疚。

    在听到这样充满知遇故交的琴音后,这个刚刚死掉了丈夫的女人的似乎已经枯竭的内心又开始活泛起来。她的心如同一口井,激荡起深邃的波澜。于是,她悄悄地从门户里窥视,他看见了她家的客厅里坐着一个青年男子,年龄在十八九岁。而这个时候的卓家小姐也不超过二十岁,而且她自身的相貌也非常秀丽、娇媚。而在她的眼睛里,这个弹琴的男子是远胜她刚刚故去的丈夫。于是,这个卓家小姐心动了。她寻思要出去结识这个男子。

    而就在这个时候,程不识对卓王孙说:

    “你家小姐卓文君,也善于弹琴鼓瑟,何不……?”

    “哦,是这样,只是……”

    “是只是啊,你去,把你们家小姐请出来。”

    听到这里,卓文君的心开始扑通扑通地跳。她意识到自己要和这个男人会有一段不平常的交道了。卓文君款款地出去了。他和县令、程伯伯见里礼,又在自己父亲的引见下见过了司马字长。司马字长看见这个卓文君,心下十分奇怪:

    “咦,这个女人好像在那里见过的呢?”其实他哪里见过卓文君啊,只是人家生得漂亮,就觉得自己见过了。两人四目一对,立刻就在二人的心目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司马字长觉得,这个女人就是自己生命中等待的那个女人,而卓文君也认为,我的那个死鬼男人之所以要死,就是上天要我认识这个彦俊少年。二人在客厅里开始琴瑟合奏,其音婉约、清丽,大有古诗《蒹葭》之感,又有《桃之夭夭》的滋味。

    当天晚上,子长就住在了卓王孙家。在夜深后,子长的门外突然响起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在敲门声还没有响起前,司马字长已经猜想到是谁在外面走动了。他没有点灯,而是摸黑开了门。来的是一个香气扑鼻的黑影。这个黑影的身高在子长的鼻子下面,子长张开双臂,很自然地就把那黑影搂在了怀抱中。很是自然,他的嘴唇与那个黑影的滋润、充满弹性的嘴唇紧紧地铰接在一起了。

    在夏天,成都邛崃的天气的很热,汉代女性的衣服是很开放的,在夜间,这个黑影大半的乳房都裸露在衣服外面。而子长也是正在准备上床睡觉,他的上半身是完全赤裸的。这样的几乎的赤身相对,在夜间的一对男女,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虽然没有点灯,双方都知道对方是谁,子长知道自己怀抱里抱的是卓文君,而卓文君也知道自己是投在了司马字长的怀抱中的。

    梁孝王是一个风流王爷,他蓄养的美女多如牛毛。他也很喜欢把自己蓄养的美女与他的朋友一起享用的。于是,这个梁孝王的朋友虽然年纪不大,却也是御女无数的。在一番温存和过后不久的云雨后,她觉得这个女人远远胜过王府的那些所谓的美女。他觉得自己的今后就要和女人在一起了。而这个女儿的担子是更加地巨大。她对司马字长很果敢、很坚决地说:

    “我们俩出走,以后就住在一起。你看如何?”

    在黑暗中,子长也可以看得见文君炽烈的心胸和浓重的期盼。他犹豫了,但是,在文君越来越紧的拥抱中,子长重重地一捏文君的后背,说:

    “嗯!”

    第二天,卓王孙的家仆报告说小姐和那个先生都失踪了,而且马廊里少了几匹马和一辆车。卓王孙就知道出了什么事情,他狠狠地骂道:

    “这个女儿,太不成材,有等于没有,就算没有生她算了,他们想在我这里弄走一点点钱财,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同时,这个卓王孙还千叮铃万嘱咐,嘱咐文君的母亲不要给文君一个铜子。尽管这个女人很心痛自己的女儿,但是她不得不按照丈夫的话去做。

    文君和子长回到成都。他们的眼前又只是徒有四壁的房屋。文君这个时候对子长说:

    “我们把马和马车卖了,得了钱财用来开酒馆,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不愁了。我们家就是开酒坊,对于酒,我是很内行的。你呢,就负责炒菜,文豪炒菜,一定别有风味。”

    几天后,在成都西郊,少城外,一架苍蝇馆子开张了。一面酒旗高挑,上书邛崃卓王孙家酿美酒。文君穿着很性感的半截抹胸坐在酒台前,粉面朝天,不时吆喝客人前来喝酒。而在一溜炉子前,熊熊大火映衬下,子长穿着一条成都人叫做火炮儿的而北方人叫短裤的贴身裤子,上半身就系了一条围裙,满面灰烟,神情狼狈地在那里炒菜。

    知道卓王孙的人很多,很快,文君和子长在西郊开苍蝇馆子的事情就传到了卓王孙的耳朵里。这个卓王孙把面子看得比什么都要紧。于是,他咬咬牙,说:

    “服了你们了。”

    说完后,他命人给自己的女儿和女婿送过去十五名仆人和五大车铜钱。这些钱足有百万之巨。于是,这个子长和文君的苍蝇馆子就关门大吉了。他们相视一笑,笑自己的计策取得了成功。有了钱就卖房卖地,一家子从此过上很美满的生活了。喜欢旅游的子长经常从成都的北门出城,而一天,他在出城前说:

    “下次我从这里回来,就要乘坐驷马大车了。不乘驷马大车我绝不过此桥。”于是,这座桥就被取名叫驷马桥了。现在,在我们家乡成都市,那驷马桥还在那里立着的。

    在子长结交的众多的朋友中,有一个叫杨得意的人做了皇帝刘彻的狗监,就是掌管天下的狗的一个官职。地位不低,因为在汉朝狗在军民用途的作用是很大的,仅次于马。而弼马温也就是大司马在汉朝是在三公之列的。狗监也是在九卿的相类的位置上。

    因为官职不小,这个杨得意才可以经常见到皇帝。于是,他把子长写的一片叫《子虚赋》的文章给皇帝御览。而皇帝看完后大大地叹口气:

    “我怎么不能与作者这样的人同一个时代啊。太遗憾了!”

    “哦,陛下,这个人就是现在的人,是微臣的同乡,他叫司马字长。”

    有了朋友的推荐,子长很快就在长安出现,三个月后,他出现在皇帝的宫殿里。皇帝对子长的《子虚赋》很是推崇。但是,子长说:

    “这个子虚赋只是描赋诸侯的,跟圣天子一比就逊色太多,请为陛下即兴做天子的《子虚赋》。”

    皇帝允诺,司马字长就在皇帝的眼皮底下开始泼墨写作了。文章洋洋洒洒,意气凌空。而在武帝读来,确实一篇让他心悦诚服的让武帝节约开支的谏文。武帝笑着拍拍子长的肩头,说:

    “朕谨受教诲。”

    子长因此被皇帝封了一个郎中的官职。而子长不喜欢做官,他喜欢的是闲散,和神仙一样地闲散。而皇帝也通过文章知道子长的想法,也就没有安排他担任很繁重的官职。郎中只是虚衔。而和皇帝很惬意地交游的子长在他源源不断的文章中,比如《上林赋》中就谈到应该勤俭持国,不要奢侈和腐化。这些说法使得武帝,这个好大喜功的君王的眉头有点发皱。但是,这些赋文气韵险奇,读之朗朗,让刘彻很是手不忍释卷。于是,皇帝只能忍受着司马字长的唠叨了。

    子长的说话是一个结巴,和皇帝说话的时候,皇帝其实很心烦的,只是皇帝知道,每次忍耐了这样的结巴的苦难后,又会欣赏到一篇奇妙文章,于是他只得忍耐了。

    司马字长要皇帝节俭,而这个时候汉朝已经建立快九十年了,天下物产富足,人民安居乐业,你却要皇帝节俭,做皇帝都这样节俭了,那谁还想当皇帝啊?皇帝自然是不满了。

    而最让皇帝不满的是,皇帝废弃的皇后阿娇拿出了一千斤黄金给这个子长,子长就给这个废后写了一篇《长门赋》。武帝虽然厌恶子长干涉自己的家政,也很讨厌那个善妒的表妹。但是,在看了子长的《长门赋》还是忍不住和那个阿娇皇后恢复了几天很和美的夫妻生活。可是,泰山可移、本性难改。阿娇皇后的善妒还是让皇帝不能忍受,阿娇又一次进冷宫而最后死在冷宫里了。

    皇后一死,子长也被连累受到冷落。皇帝给了子长不少黄金,叫他不要到长安来了。只是允许他的文章可以进京,而人不能进京。子长受到这个打击,就不写文章了。不久后,面对着已经年老色衰的卓文君和已经嫌弃的皇帝的诏书,子长一蹶不振,在抑郁中,子长悄然故去。而在子长故去五年后,皇帝封禅泰山,却采用了子长写的文章做祭文,只是子长再看不见自己的风光了。



相关推荐

    史记中的小故事:酒肉池林  &nb

    史记中的小故事:霸王别姬的故事  

    史记中的故事:焚书坑儒的故事  &

    史记中的故事:拔山扛鼎的故事  &

    史记中的故事:网开一面的故事  &

    史记中的著名故事:张仪“连横”的故事 &nb

    史记著名故事:曹操献刀  &nbs

    史记著名故事:司马昭之心  &nb

    1、    &

    史记中的故事:黄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