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恰尔德·哈罗德游记》拜伦

阅读数:515 评论数:0

跳转到新版页面

分类

语文

正文

长诗第一章

        主要是描写在拿破仑的铁蹄下,西班牙人民的苦难,他们的反抗以及对自由解放的渴望。诗人赞美西班牙人民的过去和它不屈的现在,歌颂由农民手工业者组成的游击队反对入侵者的英勇斗争,塑造了一位参加萨拉哥撒保卫战的西班牙女游击队员的光辉形象。对英国、西班牙、葡萄牙的统治者,对入侵者拿破仑,诗人表示了极大的憎恨。同时,诗人又感到西班牙人民反抗侵略者的斗争,归根到底只不过是对本国的君主制度有益,所以在诗篇中又流露出前途无望的悲哀。

 

第二章

        恰尔德哈洛尔德来到希腊,希腊人民正遭受土耳其的奴役而尚未起来斗争。诗人站在被土耳其奴役的希腊土地上,眼看着灿烂而凄凉的历史遗迹,回忆着希腊伟大光荣的过去,哀叹着近代希腊的懦弱,诗人激励希腊人民起来斗争,追回失去的自由:“谁想要获得自由必须自己站起来斗争。”
 
        相隔六七年之后,拜伦完成了第三章(1816)和第四章(1818)。这期间,诗人的生活发生了极大的转折——永远地被逐出祖国。他忍受着难以言状的忧郁、在着自尊和痛楚,从一个国土走向另一个国土。

 

第三章

         开头,诗人以极其深沉的歌声唱出了被上流社会放逐的愤懑,对女儿的思念。诗人来到比利时,凭吊滑铁卢战场,评说拿破仑的功过;从比利时沿莱茵河来到日内瓦湖畔,诗人以昂扬的情绪追忆法国大革命,讴歌它的先驱者——启蒙主义者卢梭、伏尔泰,表达自己对启蒙主义者自由平等思想的忠诚。

 

第四章

         在诗人流亡到意大利后写成的。当时意大利正处于奥地利的统治之下,被分裂成许多的小邦。诗人用意大利光荣的历史、意大利当时民族的灾难,激励爱国志士起来推翻奥地利的暴虐统治,实现民族的统一和解放。
 
         第三、四章同前两章相比较,恰尔德·哈洛尔德的形象减弱,而诗人本人的形象大大加强,拜伦把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想,随时随地地自由地抒发出来,因此这两章政论色彩表现的异常强烈。第三、四章创作时间正值意大利、希腊等国人民斗争高涨之时,而诗人又同斗争发生了实际联系,从而使他的创作获得一种新的生气和力量,表现出了对自由必胜的信念。
 
         诗人在恰尔德·哈洛尔德的形象里,反映出自己生活与性格的某些特点:高傲冷漠,放荡不羁,对上流社会的憎恶和鄙视等。但主人公那种冷漠静观的消极的生活态度则和诗人不同。诗人热切关注人民的斗争,焦虑着人民未来的命运与前途,怀抱着从事英雄事业的理想。



相关推荐

10、郁达夫 现代作家。 主要作品有 (1)《 沉沦》  写的是一个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爱上了一位日本的少女,却因为积弱的民族造成的自卑而不敢

第一,就文学的文化主旨精神而言,人文主义文学与当时的哲学、科学、艺术等领域一样,对人的关注成为这一文学文化精神的核心。 第二,着力描写现世生活,肯

(1)《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作者不详) (2)《孙子兵法》: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春秋·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1、《大学》     是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是秦汉时期儒家作品,强调修己是

是东晋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他的作品都反映了当时的田园生活,被后人称为田园诗。

指中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

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

垂髫:3、4~8、9岁 总角:8、9~13、14 豆蔻:13、14~15、16 束发:男子15岁 弱冠:男子20岁 而立:男

原文 上篇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

序曰:汉末<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