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壬辰卫国战争
阅读数:109 评论数:0
跳转到新版页面分类
历史
正文
亚洲的昨天
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海洋资源丰富,但是农业较为落后。为了摆脱大海对日本经济发展的限制,16世纪80年代,日本军阀丰臣秀吉以武力统一全国后,为了满足国内封建主和商人贪财牟利的欲望,也为了将国内反对他的武士的注意力引向国外,他极力主张发动侵略战争。他妄图先侵占朝鲜,然后征服中国及印度,建立一个庞大的帝国。
1589年,丰臣秀吉派人前往朝鲜,提出借道朝鲜进攻中国的要求,还厚颜无耻地表示这是为了“施王政于亿万斯年”。他的无理要求遭到了朝鲜国王的拒绝。丰臣秀吉借道不成,恼羞成怒,于是于1592年春天,调集近20万大军、700艘战船,悍然发动了对朝鲜的侵略战争。由于1592年是壬辰年,该战争就被朝鲜史家称为壬辰卫国战争。
日军以小西行长、加藤清正为先锋,统率十多万军队,上千艘战船,偷渡朝鲜海峡,用闪电式的战术,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四月在釜山登陆。侵略大军乌云压境之时,朝鲜国内局势却很不妙。此时的朝鲜为李朝所统治。出身于书院的贵族子弟,标榜儒学,形成“士林派”,同在朝的官僚贵族结成“勋旧派”争权夺势,屡次发生政变。统治者重文轻武,“人不知兵二百余年”,全国300多郡县大多数没有城防。国内经济匮乏,人心涣散,国力大为衰落。因此,日军势如破竹,五月占领王京(汉城),攻陷开城、平壤,挺进咸镜道,逼近中国边境。日军所到之处,焚烧劫掠,仅晋州一地,军民被屠杀者就达6万人。面对日军的疯狂侵略,朝鲜人民纷纷组织义兵奋起抗战,他们到处烧毁日军粮库,破坏交通要道,偷袭日军营地,并夺回了几座城市。
日军的暴行也激起了朝鲜军人的无比愤慨,他们重振精神,投入对日作战。南部李舜臣领导的朝鲜水军,从五月初到八月,在玉浦、合浦、泗川、闲山岛、釜山等地多次进行海战,击沉敌舰300余艘,杀伤无数。朝鲜水军的巨大胜利,打乱了日本侵略者水陆并进的作战计划,为后来陆军的反击提供了有利条件。李舜臣长于战略,吸取朝鲜水军的传统经验,在旧有战舰的基础上,发明了龟船战舰。龟船身长十几丈,宽一丈有余,用坚硬木料制成,外包铁板,形似龟甲,故名。坚硬的外壳使“龟船”不易被重炮击伤;顶盖和甲板插满锥刀,使敌人不敢攀登上船。仓内备置火炮,可以随时射击。龟船形状轻巧,行动敏捷,火力猛烈,防护性能和攻击性能俱佳,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有威力的战舰。李舜臣有强大战舰,又勤于训练舰队,在打击日军的海战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朝鲜壬辰卫国战争
在朝鲜军民抗击日本侵略热潮的推动下,朝鲜国王李昖遣使向中国明朝政府请求出兵援助。明朝政府深知日军对朝鲜的入侵也严重威胁了中国边境的安全,便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七月,派将领史儒率兵2000出征,祖承训率兵3000继后。史儒进到平壤附近,因道路不熟,适逢大雨,误中埋伏,力战牺牲。日军小行西长为麻痹明军,佯装和谈,狂妄地提出以大同江为界,将平壤以西归还朝鲜,意欲吞并平壤以南的大片领土。这种损害朝鲜人民利益的和议,遭到明朝的拒绝。当年12月,明朝政府以宋应昌为经略、李如松为东征都督,增派4万兵力渡过鸭绿江,大举援助朝鲜。经过周密部署,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朝中联军打响了收复平壤的战役。李如松身先士卒,与日军的精锐部队3万人遭遇,战斗非常激烈。中朝将士奋勇当先。老将骆尚志年已花甲,攻城时腹部被滚石打伤,仍然奋勇杀敌。李如柏的头盔中弹却浑然不觉,其坐骑被炮击毙,立刻换战马,继续冲锋。中朝军队收复平壤,在根本上扭转了战局。二月,朝鲜军民也在幸州守城战中击退日军,取得辉煌胜利。在中朝军民英勇打击下,日军退据釜山,朝鲜国土几乎全部光复。
丰臣秀吉不甘心失败,一面假意与中国议和,一面积极备战准备卷土重来。和谈从万历二十一年九月起,拖延了3年。日本要求朝鲜政府允许日本占领朝鲜南部四道,并宣誓永不背叛日本,朝鲜王子和大臣各须有一至二人到日本做人质。这些无理要求遭到了断然拒绝,和议最后破裂。然而这时的朝鲜政府由于党争和日本间谍的渗透作用,一度罢免了李舜臣,继任者贪污腐化,防备松弛。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夏,丰臣秀吉又派军从水陆两路进犯,占领海军要塞和南部各地。李舜臣被重新起用。李舜臣在和谈期间并没有被日本侵略者的谈判迷雾所迷惑,始终坚持积极整顿海军,赶造兵船枪炮,培训指挥人员。虽然一度遭奸人所害,锒铛入狱,但是在国家危难当头之时,他毅然临危受命,重整士气。同年9月16日,李舜臣在鸣梁海峡以战船12艘应战由330艘战舰组成的日本大舰队,歼灭日军4000,保住了全罗、忠靖两道,鼓舞了军民的志气。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七月,明朝再次派兵增援朝鲜。统帅邢玠分兵三路,迫使日军退守朝鲜半岛的南端岛山。这时日军盘踞朝鲜半岛已有7年之久,在沿海分布三处,战线长达千余里,士兵疲于奔命,供应不足,厌战情绪高涨。日军与明军交战往往“举阵惊骇奔散”,投降者愈来愈众。日本国内普遍怨恨丰臣秀吉,丰臣秀吉在满腔懊丧中病死。十一月,在东南海岸露梁海战中,双方投入了主力舰队进行殊死决战。李舜臣亲自驾船擂鼓,率龟船冲入敌阵,被日军包围。明将陈璘见状急忙上前援助。年已70的明朝老将邓子龙,率领壮士200人,杀敌无数,所驾战船不幸起火,壮烈牺牲。李舜臣、陈璘杀出重围,赶来救援。李舜臣不幸中弹,伤重垂危,他不许声张,把军旗交部下代为发号施令,继续战斗,直到胜利。此次海战,中朝军队大获全胜,击沉敌舰数百艘,全歼日本水军。日本陆军完全孤立,只好仓皇逃窜回国。
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海洋资源丰富,但是农业较为落后。为了摆脱大海对日本经济发展的限制,16世纪80年代,日本军阀丰臣秀吉以武力统一全国后,为了满足国内封建主和商人贪财牟利的欲望,也为了将国内反对他的武士的注意力引向国外,他极力主张发动侵略战争。他妄图先侵占朝鲜,然后征服中国及印度,建立一个庞大的帝国。
1589年,丰臣秀吉派人前往朝鲜,提出借道朝鲜进攻中国的要求,还厚颜无耻地表示这是为了“施王政于亿万斯年”。他的无理要求遭到了朝鲜国王的拒绝。丰臣秀吉借道不成,恼羞成怒,于是于1592年春天,调集近20万大军、700艘战船,悍然发动了对朝鲜的侵略战争。由于1592年是壬辰年,该战争就被朝鲜史家称为壬辰卫国战争。
日军以小西行长、加藤清正为先锋,统率十多万军队,上千艘战船,偷渡朝鲜海峡,用闪电式的战术,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四月在釜山登陆。侵略大军乌云压境之时,朝鲜国内局势却很不妙。此时的朝鲜为李朝所统治。出身于书院的贵族子弟,标榜儒学,形成“士林派”,同在朝的官僚贵族结成“勋旧派”争权夺势,屡次发生政变。统治者重文轻武,“人不知兵二百余年”,全国300多郡县大多数没有城防。国内经济匮乏,人心涣散,国力大为衰落。因此,日军势如破竹,五月占领王京(汉城),攻陷开城、平壤,挺进咸镜道,逼近中国边境。日军所到之处,焚烧劫掠,仅晋州一地,军民被屠杀者就达6万人。面对日军的疯狂侵略,朝鲜人民纷纷组织义兵奋起抗战,他们到处烧毁日军粮库,破坏交通要道,偷袭日军营地,并夺回了几座城市。
日军的暴行也激起了朝鲜军人的无比愤慨,他们重振精神,投入对日作战。南部李舜臣领导的朝鲜水军,从五月初到八月,在玉浦、合浦、泗川、闲山岛、釜山等地多次进行海战,击沉敌舰300余艘,杀伤无数。朝鲜水军的巨大胜利,打乱了日本侵略者水陆并进的作战计划,为后来陆军的反击提供了有利条件。李舜臣长于战略,吸取朝鲜水军的传统经验,在旧有战舰的基础上,发明了龟船战舰。龟船身长十几丈,宽一丈有余,用坚硬木料制成,外包铁板,形似龟甲,故名。坚硬的外壳使“龟船”不易被重炮击伤;顶盖和甲板插满锥刀,使敌人不敢攀登上船。仓内备置火炮,可以随时射击。龟船形状轻巧,行动敏捷,火力猛烈,防护性能和攻击性能俱佳,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有威力的战舰。李舜臣有强大战舰,又勤于训练舰队,在打击日军的海战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朝鲜壬辰卫国战争
在朝鲜军民抗击日本侵略热潮的推动下,朝鲜国王李昖遣使向中国明朝政府请求出兵援助。明朝政府深知日军对朝鲜的入侵也严重威胁了中国边境的安全,便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七月,派将领史儒率兵2000出征,祖承训率兵3000继后。史儒进到平壤附近,因道路不熟,适逢大雨,误中埋伏,力战牺牲。日军小行西长为麻痹明军,佯装和谈,狂妄地提出以大同江为界,将平壤以西归还朝鲜,意欲吞并平壤以南的大片领土。这种损害朝鲜人民利益的和议,遭到明朝的拒绝。当年12月,明朝政府以宋应昌为经略、李如松为东征都督,增派4万兵力渡过鸭绿江,大举援助朝鲜。经过周密部署,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朝中联军打响了收复平壤的战役。李如松身先士卒,与日军的精锐部队3万人遭遇,战斗非常激烈。中朝将士奋勇当先。老将骆尚志年已花甲,攻城时腹部被滚石打伤,仍然奋勇杀敌。李如柏的头盔中弹却浑然不觉,其坐骑被炮击毙,立刻换战马,继续冲锋。中朝军队收复平壤,在根本上扭转了战局。二月,朝鲜军民也在幸州守城战中击退日军,取得辉煌胜利。在中朝军民英勇打击下,日军退据釜山,朝鲜国土几乎全部光复。
丰臣秀吉不甘心失败,一面假意与中国议和,一面积极备战准备卷土重来。和谈从万历二十一年九月起,拖延了3年。日本要求朝鲜政府允许日本占领朝鲜南部四道,并宣誓永不背叛日本,朝鲜王子和大臣各须有一至二人到日本做人质。这些无理要求遭到了断然拒绝,和议最后破裂。然而这时的朝鲜政府由于党争和日本间谍的渗透作用,一度罢免了李舜臣,继任者贪污腐化,防备松弛。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夏,丰臣秀吉又派军从水陆两路进犯,占领海军要塞和南部各地。李舜臣被重新起用。李舜臣在和谈期间并没有被日本侵略者的谈判迷雾所迷惑,始终坚持积极整顿海军,赶造兵船枪炮,培训指挥人员。虽然一度遭奸人所害,锒铛入狱,但是在国家危难当头之时,他毅然临危受命,重整士气。同年9月16日,李舜臣在鸣梁海峡以战船12艘应战由330艘战舰组成的日本大舰队,歼灭日军4000,保住了全罗、忠靖两道,鼓舞了军民的志气。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七月,明朝再次派兵增援朝鲜。统帅邢玠分兵三路,迫使日军退守朝鲜半岛的南端岛山。这时日军盘踞朝鲜半岛已有7年之久,在沿海分布三处,战线长达千余里,士兵疲于奔命,供应不足,厌战情绪高涨。日军与明军交战往往“举阵惊骇奔散”,投降者愈来愈众。日本国内普遍怨恨丰臣秀吉,丰臣秀吉在满腔懊丧中病死。十一月,在东南海岸露梁海战中,双方投入了主力舰队进行殊死决战。李舜臣亲自驾船擂鼓,率龟船冲入敌阵,被日军包围。明将陈璘见状急忙上前援助。年已70的明朝老将邓子龙,率领壮士200人,杀敌无数,所驾战船不幸起火,壮烈牺牲。李舜臣、陈璘杀出重围,赶来救援。李舜臣不幸中弹,伤重垂危,他不许声张,把军旗交部下代为发号施令,继续战斗,直到胜利。此次海战,中朝军队大获全胜,击沉敌舰数百艘,全歼日本水军。日本陆军完全孤立,只好仓皇逃窜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