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常识 - 政治
阅读数:239 评论数:0
跳转到新版页面分类
官方
正文
1、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1)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屁股决定脑袋)
- 物质决定意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客观存在人脑中的反映。
- 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反之,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唯物论 | 物质决定意识 |
意识的反作用 | |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 |
(2)世界的普遍联系
- 普遍性: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都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 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既不能为人臆造,也不能人为消灭。
(3)世界的永恒发展
-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替代旧事物。
- 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
(4)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 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贯穿事物发展的始终,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
- 质量互变规律: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两种状态循环往复,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
- 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否定实现的。当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占据主导地位的时候,事物就处于肯定阶段,当事物内部的否定方面战胜肯定方面占据主导地位的时候,事物就会否定自身到达否定阶段,即走向自己的对立面。事物的发展到了否定阶段,与其说是事物内部的矛盾解决了,不如说是充分展开了。事物否定阶段和肯定阶段一样都具有片面性,因此,只有经过第二次否定,到达否定之否定阶段,前两个阶段的片面性才能得到克服,事物的矛盾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也只有到这一阶段,事物的发展才能相对地完成。
辩证法 | 联系具有普遍性、条件性(条件发生变化,联系的形式和性质也会发生变化) |
整体和部分 | |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 |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务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 |
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 |
要抓住影响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 | |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
(5)实践(认识论)
实践的特点:
- 客观物质性
- 自觉能动性(指人的意识可以能动的反映客观世界,通过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改造世界)
- 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主要形式:
- 改造自然界的生产实践
- 调整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也就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各种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
- 科学实验
(6)认识和实践的相互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人的认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两者的关系: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一旦形成,就会反作用于实践,指导实践的全过程。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的,是会不断深化发展的。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科学发明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
(7)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8)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凡是主张社会存在第一性,社会意识第二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历史观,就是唯物史观,与此相反的历史观就是唯心史观。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1)商品
商品的二因素:
- 使用价值(劳动产品的有用性,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 价值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没有价值。对于一个商品生产者或购买者来说,他不能同时拥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两者只能占其一。这中矛盾只能通过商品交换才能解决。
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它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交换是不同使用价值之间的交换。交换的数量比例由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决定。劳动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实现商品价值的劳动是社会劳动。只有当私人劳动产品在市场上实现了同其他商品的交换时,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2)货币与货币流通规律
货币的五大职能:
- 价值尺度
- 流通手段
- 贮藏手段
- 支付手段(电子支持)
- 世界货币
流通中的货币需求量取决于:
- 待售商品的总量
- 商品的价格水平
- 货币的流通速度
货币流通的规律: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所需求的货币量,等于全部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除以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
(3)价值规律
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有
- 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即资源的配置
- 刺激生产技术的改进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 导致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
(4)资本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着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关系。马克思把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其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一次或多次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不会发生增殖。
可变资本:以劳动力价值形态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可以使价值增殖。(货币)
(5)剩余价值
其他
(1)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属于上层建筑,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是指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和设施等的总和。它包括阶级关系(基础关系)、维护这种关系的国家机器、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等。
(2)文艺创作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人民和生活才是创作优秀艺术作品的源泉。
(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时间具有一维性、不可逆性。
(4)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同阶级属性的人具有不同的审美观、世界观和爱情观。
(5)马克思领导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联盟),领导了世界上第一个国际工人组织(国际工人协会 )。
(6)《资本论》是马克思最厚重、最丰富的著作,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
(7)马克思主义主要由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产部分组成。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