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副交感神经药
阅读数:146 评论数:0
跳转到新版页面分类
医学/药理
正文
一、M胆碱受体激动药
胆碱酯类M胆碱受体激动药是一类作用于副交感神经系统的药物,通过激活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受体)来模拟乙酰胆碱的作用。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一些与副交感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如青光眼、口干症和术后肠麻痹等。
(1)代表药物
- 匹鲁卡品(Pilocarpine)
- 作用:匹鲁卡品是一种M胆碱受体激动剂,主要用于治疗青光眼和口干症。它通过收缩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增加房水流出,降低眼内压。
- 临床应用:用于青光眼、干燥综合症(如Sjögren综合症)引起的口干症。
- 作用:匹鲁卡品是一种M胆碱受体激动剂,主要用于治疗青光眼和口干症。它通过收缩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增加房水流出,降低眼内压。
- 贝他尼考(Bethanechol)
- 作用:贝他尼考是一种选择性M胆碱受体激动剂,主要作用于胃肠道和膀胱平滑肌,增强胃肠蠕动和膀胱收缩。
- 临床应用:用于治疗术后肠麻痹、尿潴留等。
(2)作用机制
这些药物通过模拟乙酰胆碱的作用,激活M胆碱受体,从而引发一系列副交感神经系统的生理效应:
- 眼睛:收缩瞳孔括约肌(缩瞳),增加房水流出,降低眼内压,用于治疗青光眼。
- 腺体:增加唾液、汗液、泪液等腺体的分泌,用于治疗口干症。
- 胃肠道:增强胃肠蠕动和分泌,用于治疗术后肠麻痹。
- 膀胱:增强膀胱收缩力,促进排尿,用于治疗尿潴留。
(3)副作用
由于这些药物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广泛作用,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包括:
- 过度唾液分泌
- 出汗增多
- 腹痛和腹泻
- 低血压和心动过缓
- 支气管痉挛(特别是在哮喘患者中)
生物碱类M胆碱受体激动药是一类从植物中提取的天然化合物,它们通过激活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受体)来模拟乙酰胆碱的作用。这类药物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一些与副交感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如青光眼和口干症。
(1)代表药物
- 毒蕈碱(Muscarine)
- 来源:毒蕈碱是从一些毒蘑菇(如毒蝇伞)中提取的生物碱。
- 作用:毒蕈碱通过激活M胆碱受体,模拟乙酰胆碱的作用,导致瞳孔收缩、增加腺体分泌、降低心率和增加胃肠蠕动。
- 临床应用:由于毒蕈碱的毒性较高,临床上不直接使用,但其结构和作用机制为开发其他M胆碱受体激动药提供了重要参考。
- 毛果芸香碱(Pilocarpine)
- 来源:毛果芸香碱是从毛果芸香(Pilocarpus)植物中提取的生物碱。
- 作用:毛果芸香碱是一种M胆碱受体激动剂,主要用于治疗青光眼和口干症。它通过收缩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增加房水流出,降低眼内压。
- 临床应用:用于青光眼、干燥综合症(如Sjögren综合症)引起的口干症。
(2)作用机制
- 眼睛:收缩瞳孔括约肌(缩瞳),增加房水流出,降低眼内压,用于治疗青光眼。
- 腺体:增加唾液、汗液、泪液等腺体的分泌,用于治疗口干症。
- 心血管系统:降低心率,减少心肌收缩力。
- 胃肠道:增强胃肠蠕动和分泌,用于治疗术后肠麻痹。
- 膀胱:增强膀胱收缩力,促进排尿,用于治疗尿潴留。
(3)副作用
- 过度唾液分泌
- 出汗增多
- 腹痛和腹泻
- 低血压和心动过缓
- 支气管痉挛(特别是在哮喘患者中)
二、N胆碱受体激动药
N胆碱受体激动药是一类作用于神经节和骨骼肌的药物,通过激活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受体)来模拟乙酰胆碱的作用。这类药物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用于戒烟辅助、麻醉和神经肌肉疾病的治疗。
(1)代表药物
- 尼古丁(Nicotine)
- 作用:尼古丁是N胆碱受体的经典激动剂,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的神经节。它激活N受体,导致神经递质的释放,产生兴奋和愉悦感。
- 临床应用:用于戒烟辅助治疗,如尼古丁贴片、尼古丁口香糖等。
- 伐仑克林(Varenicline)
- 作用:伐仑克林是部分N受体激动剂,主要作用于α4β2型烟碱受体。它部分激活N受体,减少戒断症状,同时阻断尼古丁的作用,减少吸烟的愉悦感。
- 临床应用:用于戒烟治疗。
- 卡巴克洛(Carbachol)
- 作用:卡巴克洛是一种非选择性胆碱受体激动剂,既作用于M受体也作用于N受体。它主要用于眼科手术中诱导瞳孔缩小和降低眼内压。
- 临床应用:用于青光眼和眼科手术。
(2)作用机制
- 中枢神经系统:激活中枢神经系统的N受体,导致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谷氨酸)的释放,产生兴奋和愉悦感。
- 自主神经系统:激活自主神经系统的神经节N受体,影响心血管、胃肠道和腺体的功能。
- 骨骼肌:激活骨骼肌的N受体,导致肌肉收缩。
(3)副作用
- 中枢神经系统:头痛、头晕、失眠、焦虑等。
- 心血管系统:心动过速、血压升高等。
- 胃肠道:恶心、呕吐、腹痛等。
- 其他:出汗增多、肌肉震颤等。
三、抗胆碱酯酶药
抗胆碱酯酶药(Anticholinesterase drugs)是一类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 AChE)活性来增加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 ACh)的浓度和作用时间的药物。这类药物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包括重症肌无力、青光眼、阿尔茨海默病以及某些类型的中毒。
(1)分类
- 可逆性抗胆碱酯酶药
- 新斯的明(Neostigmine)
- 作用:新斯的明是一种可逆性抗胆碱酯酶药,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增加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浓度,增强肌肉收缩。
-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重症肌无力、术后肠麻痹和术后尿潴留。
- 吡斯的明(Pyridostigmine)
- 作用:吡斯的明与新斯的明类似,但作用时间较长。
- 临床应用:用于治疗重症肌无力。
- 毒扁豆碱(Physostigmine)
- 作用:毒扁豆碱能通过血脑屏障,增加中枢神经系统中乙酰胆碱的浓度。
- 临床应用:用于治疗青光眼和某些类型的中枢神经系统中毒。
- 新斯的明(Neostigmine)
- 不可逆性抗胆碱酯酶药
- 有机磷酸酯类(Organophosphates)
- 作用:这些化合物通过共价结合乙酰胆碱酯酶,导致其持久失活。
- 临床应用:一些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用于杀虫剂,但由于其毒性高,临床上不常用。中毒时需要使用解毒剂如阿托品和氯磷定。
- 有机磷酸酯类(Organophosphates)
(2)作用机制
抗胆碱酯酶药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减少乙酰胆碱的降解,从而增加乙酰胆碱在神经突触和神经肌肉接头处的浓度。这种增加的乙酰胆碱浓度可以增强神经传递,改善肌肉收缩和其他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
(3)副作用
- 过度唾液分泌
- 出汗增多
- 腹痛和腹泻
- 低血压和心动过缓
- 支气管痉挛(特别是在哮喘患者中)
四、促乙酰胆碱释放药
促乙酰胆碱释放药是一类能够促进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的药物。乙酰胆碱是重要的神经递质,参与多种生理功能,包括神经肌肉传递、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通过增加乙酰胆碱的释放,这些药物可以增强神经传递,改善某些疾病的症状。
(1)代表药物
- 4-氨基吡啶(4-Aminopyridine)
- 作用:4-氨基吡啶通过阻断钾离子通道,延长动作电位的持续时间,从而增加钙离子内流,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
-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多发性硬化症(MS)患者,改善行走能力和肌肉无力。
- 吡啶斯的明(Pyridostigmine)
- 作用:虽然吡啶斯的明主要是抗胆碱酯酶药,但它也有助于增加乙酰胆碱的释放,特别是在神经肌肉接头处。
- 临床应用:用于治疗重症肌无力,改善肌肉无力症状。
- 利斯的明(Rivastigmine)
- 作用:利斯的明是抗胆碱酯酶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从而增加乙酰胆碱的浓度和释放。
- 临床应用: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相关的痴呆。
(2)作用机制
- 钾通道阻断:如4-氨基吡啶,通过阻断钾离子通道,延长动作电位的持续时间,增加钙离子内流,从而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
- 抗胆碱酯酶作用:如吡啶斯的明和利斯的明,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减少乙酰胆碱的降解,间接增加乙酰胆碱的释放。
(3)副作用
- 过度唾液分泌
- 出汗增多
- 腹痛和腹泻
- 低血压和心动过缓
- 支气管痉挛(特别是在哮喘患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