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趣味数学问题之过河问题

阅读数:260 评论数:0

跳转到新版页面

分类

数学

正文

一、问题描述

在漆黑的夜里,甲乙丙丁共四位旅行者来到了一座狭窄而且没有护栏的桥边。如果不借助手电筒的话,大家是无论如何也不敢过桥去的。不幸的是,四个人一共只带了一只手电筒,而桥窄得只够让两个人同时过。如果各自单独过桥的话,四人所需要的时间分别是1、2、5、8分钟;而如果两人同时过桥,所需要的时间就是走得比较慢的那个人单独行动时所需的时间。问题是,如何设计一个方案,让这四人尽快过桥。

二、问题答案      

这个问题本身并不太难,即使用简单的枚举法逐一尝试也能找到正确答案。

两人过桥后,需要把手电筒送来,因此最容易想到的是让那个最快的人担任来回送电筒的人。因此,这第一种办法是:先让甲乙过去(2分钟),甲回来(1分钟),甲丙过去(5分钟),甲回来(1分钟),甲丁再过去(8分钟),总共需要17分钟就可以让四个人都过去。

而正确答案是第二种方法:先让甲乙过去(2分钟),甲回来(1分钟),丙丁过去(8分钟),乙回来(2分钟),甲乙再过去(2分钟),总共需要15分钟就可以让四个人都过去。

这里的一个关键点,是让两个最慢的人同时过桥。

三、简单扩展 

如果把四人所需要的时间,改变一下分别,是1、4、5、8分钟。

第一种方法:先甲乙过去(4分钟),甲回来(1分钟),甲丙过去(5分钟),甲回来(1分钟),甲丁再过去(8分钟),总共需要19分钟就可以让四个人都过去。

第二种方法:先让甲乙过去(4分钟),甲回来(1分钟),丙丁过去(8分钟),乙回来(4分钟),甲乙再过去(4分钟),总共需要21分钟就可以让四个人都过去。

这一次,两个最慢的人一起过去反而更慢了。

我们比较这两次方案的差异:次快的人要不要也传递一次手电筒。

假定四个人过河时间是T1,T2,T3,T4且T1<T2<T3<T4,如何选择过桥方案。

第一种过河方法的总时间为:T2+T1+T3+T1+T4

第二种过河方法的总时间为:T2+T1+T4+T2+T2

二者之差为:(T1+T3)-2T2。

结论是:如果(T1+T3)大于2T2,第二种方法优;如果(T1+T3)小于2T2,第一种方法优;如果(T1+T3)等于2T2,两种方法无差异。

四、问题推广

  现在我们把这个问题推广:如果有N(N大于等于4)个旅行者,假设他们有各自所需的过桥时间有快有慢,各不相同。在只有一只手电筒的情况下,要过上述的一条桥,怎样才能找到最快的过桥方案?

   现在我们假定,N个人单独过桥的时间分别是T1,T2,T3,……,Tn,且满足T1<T2<T3<…… <Tn。

   经过分析,要满足最快过桥,合理的安排包括以下几点:

(1)让最快的送手电筒的次数尽可能多些。

(2)某些方案中,次快的也送电筒也可能会电筒。

(3)让慢的过桥次数尽可能少些;

(4)最快的两个先过桥,以保证此二人是能来回送电筒的人;

我们借助上述结论,来逐步来分析多人情形。

当N=5人时,第一次先T1、T2两人过桥,T1把电筒送回,没过桥的又变成了T1、T3、T4、T5的4人情形。这个时候,需要比较T1+T4与2T3的大小吗?

第一种方案,还是选择T1来回送电筒,则过桥总时间:为T2+T1+T3+T1+T4+T1+T5

第二种方案,让慢的一起走,但因为送回电筒的不是T3,而是更快一点的T2,则总过桥时间为

T2++T1+T5+T2+T3+T1+T2。

两种方案两者之差为T1+T4-2T2,这里与T3没有关系。

当N=6人时,第一次先T1、T2两人过桥,T1把电筒送回,没过桥的又变成了T1、T3、T4、T5、T6 的5人情形。按照刚才的分析,要比较T1+T5-2T2的大小。

如此类推下去,多人情形的过桥问题,两种方案的差异,只与最快的人、次快的人和次慢的人的单独过桥时间有关,而与其他人的快慢无关。如果最快+次慢>2次快,那么让慢的一起走更快,反之让快的来回送更好。

至此,多人过河的最佳方案及其总时间,也就容易解决了。




相关推荐

一、几何 1、直线没端点,没法有长度,可以无限延伸。 2、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没有长度,可以无限延伸,并且有方向。 3、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测量长度。 4、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

第一章:实数 一、实数的分类

第一章:线段、角、相交线、平行线 一、直线:直线是几何中不加定义的基本概念,直线的两大特征是“直&rdquo

第一次数学危机(无理数的发现) 毕达哥拉斯是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的著名数学家与哲学家. 他曾创立了一个合政治-学术-宗教三位一体的神秘主义派别: 毕达歌拉斯学派. 由毕达歌拉斯提出的著名命题"万物皆数"

数学发展具有阶段性,因此研究者根据一定的原则把数学史分成若干时期. 目前学术界通常将数学发展划分为以下五个时期: 数学萌芽期(公元前600年前) 初等数学时期(公元前

加减 a+b=$a+b$, a-b=$a-b$,  a\times b=$a\times  b$, a\div b=$a\div b$ a\cdo

$\pi$代表了圆的周长与直径之比。简单说,e就是增长的极限,它的含义是单位时间内,持续的翻倍增长所能达到的极限值。 举个例子: 假

1、基础与哲学  为了阐明数学基础,数学逻

$1+2+3+...+n=\dfrac{n(n+1)}{2}$ $1^2+2^2+...+n^2=\dfrac{n(n+1)(2n+1)}{6}$ 这个公式有两种证明

$A\Rightarrow (A\vee B)$ 附加律 $(A\wedge B)\Rightarrow A$ 化简律 $(A \to B)\wedge A\Righ